五大癌症筛查方法
1肝癌
高危人群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长期食用霉变粮食的人群等。
检查方法 超声、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检查间隔 40岁后每半年检查1次。
2肺癌
高危人群 吸烟20年以上,20岁以下开始吸烟,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群(符合1项就属于高危人群);常接触油烟或煤烟者;长期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生活的人群等。
检查方法 低剂量薄层CT
检查间隔 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1次低剂量薄层CT;若有长期不能治愈的咳嗽、痰中带血等肺癌早期症状,应尽快做低剂量薄层CT检查。健康人群50岁后应行筛查。
3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且具有以下一项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等。
检查方法 肠镜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做肠镜检查,阳性者根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则每年复查粪便潜血试验(FOBT),每隔5~10年复查肠镜。一般人群40岁后每年行FOBT。
4胃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食物的人等。
检查方法 胃镜
检查间隔 高危人群在40岁时应开始做胃癌筛查,若没有异常,可间隔5~10年行检查。健康人群50岁后应行检查。
5食管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且兼以下1项者,食管癌高发区、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者。
检查方法 内镜
检查间隔 40~69岁的高危人群应每5年筛查,若未发现问题,之后可每5~10年再行筛查。健康人群50岁后也应行内镜筛查,之后每5~10年筛查1次。
专家观点
我国主要癌种均有早筛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副主任张凯教授认为,我国六大主要癌种(肺癌、结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食管癌)均有比较确切的筛查方法。由于我国人口多,相对国力及医疗供给能力有限,采用日韩“广撒网”式筛查并不符合我国国情。
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基于人群的筛查,主要以公卫项目的形式推动,局限于项目点。体检中心和医院的机会性筛查是推动全社会肿瘤早诊早治的有力补充。
另外,要尽快总结我国主要肿瘤筛查方法的特点,如前列腺癌筛查。尽管美国NCCN指南不提倡前列腺癌筛查,提出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筛查,但因前列腺癌在我国发病年轻、死亡率较高等原因,很多专家不认同美国的经验。
检测医师水平影响检查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李槐教授指出,不同体检中心检查结果差异的原因是,有些检查项目会受检测医师技术水平影响。例如,超声具有很强的操作者依赖性,与检查医生的经验、仔细程度等有关,同时还与设备新旧有关,因此,加强医疗队伍的培训十分必要。同时,超声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并不是定性检查方法,深入检查仍需CT和磁共振。
消化道肿瘤宜早诊早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腔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介绍消化道肿瘤适宜进行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肿瘤筛查同时需要考虑“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如何有效识别肿瘤并进行精准的风险预测需要有一定的规范。
我国大部分癌症几乎发现即晚期,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是卫生医疗系统的工作,也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
(内容来源于医师报,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